首页

新闻动态


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 ——教育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5-07-27  点击:

新 华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吴晶)2251名长江学者共覆盖除海南省外的全国30个省(区、市)的166所高校;共有400多项由长江学者主持或作为主要完 成人参加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三大科技奖励;“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创新制度已成为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的基本思路……

1998年8月,我国启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过在高等学校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全职岗位)和讲座教授岗位(非全职岗位),面向海内外延揽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高校建设。十几年来,这项高层次人才计划的效应已逐步显现,用三个词概括,就是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

坚持育引并举:集聚学科领军人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有关高校以优势特色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围绕重大科研与建设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吸引和汇 聚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截至目前,经过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和严格遴选,全国高校共聘任长江学者2251人,其中特聘教授1546人、讲座教授705人,覆盖除海南省外的全国 30个省(区、市)、166所高校。先后有108名长江学者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一批长江学者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社科基金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 等;一批长江学者担任了国家重点实验室、985科技平台或创新集体负责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一批长江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或在 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担任编委;还有一批长江学者走上高校领导岗位。

据统计,90%以上的长江学者具有海外学习或者工作经历,直接从海外应聘回国的800多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不仅为海外华人学者 报效祖国铺设了坚实桥梁,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信号和民族复兴的坚强决心”,“许多海外华人学者都把应聘长江学者作为回国创业的最佳选择 之一”。

激励自主创新:摘取重要教学科研成果

十几年来,共有400多项由长江学者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三大科技奖励,一些长江学者还荣获“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奖”“第三世 界科学院数学奖”等多项国际学术大奖。一批长江学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一批长江学者在基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的标志性 成果,部分科研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显著增强了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深入研究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 创新的一支主力军。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一批长江学者面向国家需求,推动了我国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张文军解决了7项重大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掌握HDTV技术的国家。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注重引导长江学者教书育人,支持长江学者组建创新团队、讲授核心课程、大力培养学术骨干和青年学生,培育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北京大学特聘教授陈十一回国工作后,带领北大工学院创建了6个系和10余个研究中心,引进各类优秀人才60余人。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曾经,我国高校面临教师队伍断层严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的紧迫局面。同时,“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师收入普遍偏低。在“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确立的“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制度影响下,高校突破了很多思想和观念的约束,一场静悄悄 却具有历史性的改革正在进行。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各高校相继采取有力措施,设置关键岗位,加大支持强度,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激励方式,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

针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流失和高端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向中西部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实行倾斜政策,明确要求东 部高校把引才的重点瞄准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候选人,并优先支持从海外引进和从东部高校到中西部高校应聘的长江学者候选人。

此外,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北、山东、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分别在省内高校实施各类学者计划,带动我国高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

地址:中国哈尔滨和兴路26号   邮编:150040   电话(传真):0451-82190219
版权所有:东北林业大学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

访问量统计:

欢迎访问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