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人才动态│我校科研团队在保护生物学旗舰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4-04-08  点击:


近日,我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周学红教授科研团队,在保护生物学领域国际旗舰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Consumer characteristics and preferences for mobulid gill plate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为蝠鲼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引导国际社会在更广泛的维度内科学探索蝠鲼保护与其渔业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聚焦”中国的鳃耙消费,干扰对问题本质的认知。

2018年,蝠鲼科全部物种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而成为备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热点物种。中国的蝠鲼鳃耙贸易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被认为是导致蝠鲼种群濒危的主要驱动因素。作为一种局部地区民间食材,鳃耙主要在广州地区贸易。近年来,中国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蝠鲼鳃耙贸易的减需活动,但仍依旧备受国际争议,影响甚至波及其他软骨鱼类。

研究团队围绕蝠鲼保护与鳃耙贸易领域的关键问题,采用离散选择实验方法(Choice Experiment,CE)设计“属性”与“水平”,通过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研究中国鳃耙消费者对鳃耙的需求偏好,从而揭示了鳃耙贸易的驱动机制。团队调研了6327个研究样本,其中鳃耙消费者仅占7.5%。鳃耙消费者整体偏好购买低价、较大的进口鳃耙,并强烈反对消费来源于受保护蝠鲼的鳃耙。消费者对蝠鲼保护现状、蝠鲼渔业动态、鳃耙来源等方面的整体认知不足。中国消费者对鳃耙的需求弹性较大,女性消费者是鳃耙消费的主要群体。

研究表明通过开展聚焦于当地女性消费群体的保护教育,可有效降低消费者对于鳃耙的需求。除制定基于消费者需求侧的干预措施外,对贸易的宏观调控也是管控鳃耙贸易必不可少的要素,建议通过提高关税和打击走私的联合手段,提高鳃耙销售价格,有助于降低需求。与直接关闭鳃耙贸易市场相比,打击非法捕捞和促进可持续利用将是更明智的选择。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可以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鳃耙贸易管控。

文章链接:http://doi.org/10.1111/cobi.14244


来源: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地址:中国哈尔滨和兴路26号   邮编:150040   电话(传真):0451-82190219
版权所有:东北林业大学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

访问量统计:

欢迎访问微信公众号